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→ 课程介绍 →课程概述
课程地位、任务
  本课程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,主要讲授哺乳动物个体发生、早期发育的过程和规律,以及应用这些理论解决畜牧生产问题的技术和方法。
  教学任务:让学生掌握主要家畜生殖器官结构,生殖激素的种类与功能,生殖活动的内分泌调控机制,配子发生与精卵受精过程,早期胚胎发育理论,及其相应的繁殖管理与控制技术。

教学目标
  要求学生掌握动物生殖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相关理论,并用这些理论分析动物生产中存在的繁殖问题;同时掌握人工授精、胚胎移植、早期妊娠诊断和分娩控制等技术的关键技术环节,能直接服务动物生产。

学习方法建议
  1.系统阅读全国本科生统编教材《家畜繁殖学》,掌握经典理论知识,形成较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。
  2.认真完成实践教学内容,掌握基本技术环节,并将理论联系实际。
  3.有选择地参加相关学术讲座,了解动物繁殖理论的最新进展,掌握当今繁殖生物技术热点,不断完备与更新知识体系。

预备知识
  动物解剖学、动物组织与胚胎学、动物生理学、动物生物化学。

参考书目
  朱士恩,曾申明等.家畜繁殖学(第五版).中国农业出版社,20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