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程简介
教师介绍
教学要求

 

内容体系:

 

内容要点:
导言:现代化背景下的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 (2学时)

重点掌握: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的本义、对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百年来“一波三折”的发展脉络。

一般了解: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内容架里的各部分具体内容、任课教师介绍等。

 

第一讲:乡村治理历史经验: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试验(3学时)

重点掌握:晏阳初定县试验的主要内容、十大原则;梁漱溟邹平试验的主要内容、卢作孚北碚试验的主要内容。

一般了解:百年乡建的背景与多重源起。

 

第二讲:20世纪后期国家主导的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(3学时)

重点掌握:改革开放以来“体制内”试验的几大内容;农民在工业化原始积累中的主要贡献。

一般了解:第二次乡建的理论解释与背景分析;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资本原始积累制度安排及其评价;中国的政府公司主义发展路径。

 

第三讲:新世纪初中国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概论(3学时)

重点掌握:新世纪初中国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中的三大基本原则、五大基本形式、农业的八大功能。

一般了解:全球三大资本过剩与农业危机、生态环境危机的机制;新农村建设策略、四个基本方针和基本目标。

 

第四讲:新世纪初中国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的在地经验(3学时)

重点掌握:政府主导的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的四大原则、村庄治理与建设的三大内容、豫东豫西豫南以及山西永济经验的基本特点。

一般了解:豫东豫西豫南以及山西永济经验的具体内容及发展过程。

 

第五讲:新世纪初以“爱故乡”为理念的中国社会总动员(2学时)

重点掌握:为什么说爱故乡是一种中国特色的“四有”文化?如何理解爱故乡的文化内涵,包括文化自信、文化坚守、文化自觉和文化融合?

一般了解:爱故乡行动项目的启动和发展过程,爱故乡年度典型人物的精彩故事。

 

第六讲:他山之石:综合农协与社区营造(2学时)

重点掌握:日本综合农协的性质与特征;台湾社区营造的特征。

一般了解:日韩台综合农协的发展过程和典型经;台湾社区营造的背景以及新屋乡农会、桃米村、屋顶菜园的典型经验。

 

重点难点:
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在于:

1.如何从百年历史、现实基层以及东亚地域比较的三个视角,来客观理解把握中国“一波三折”的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:一是历史的纬度——清末至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试验,20世纪后期新中国中央政府主导的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,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主导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;二是现实实践的纬度——本世纪初中国乡村建设的在地经验,乡村治理的基层组织创新经验;以乡村建设、“爱故乡”为理念的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的乡村建设经验;三是东亚的纬度——日韩台的综合农协、城乡互助经验,以及台湾地区的社区营造、乡土文化保护的经验。

课程整体来看,较难和易混的知识点是要理清这几对关系:

(1)民国时期较有代表性的乡村建设试验之间的关系,包括区别与联系。

(2)与现在的乡村建设试验的关系,包括区别与联系。

(3)新中国集体化时期的合作化运动与现在的合作社建设的关系,包括区别与联系。

(4)新世纪初中国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在地经验之间的关系,包括区别与联系。

(5)爱故乡为理念的中国社会总动员中,中国各阶层在此项事业中的关系,包括区别与联系。

(6)中国以村社为基层组织单元的农民综合合作,与日韩台的综合农协及台湾的社区营造,其关系是什么?包括区别与联系。

2.就课程整体来看,如何多学科角度综合理解这六大专题,如何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、从两个一百年的宏观历史使命、从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一战略高度来理解,这是重点之重点,难点之难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