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节 儒家的产生与发展
五、现代新儒家

所谓“新儒家”有两个所指,一是区别于先秦原始儒家而专指宋明儒学;另一是指近代“五四”前后出现的主张弘扬儒学会通中西的学派,亦被称为“现代新儒家”。现代新儒家一般分成三代:

第一代是梁漱溟、熊十力、张君劢;

第二代有牟宗三、唐君毅、徐复观、钱穆、方东美,国内一些研究者把冯友兰、贺麟等人也列为第二代新儒家;

第三代有杜维明、刘述先、成中英、蔡仁厚等。他们大多是港台及外海华裔学者。

作为一个学术流派,“现代新儒家”在近百年的时间流程中,体现了一些共有的基本特征:

一、尊孔崇儒,以儒家学说为中国文化的正统和主干、以继承儒家“道统”、弘扬儒家学术为已任;

二、推重“心性之学”,注重人自身道德本体的建设,认为它是建立在道德实践基础上的道德主体性学说,即所谓“内圣”之学。人只有挺立了道德主体性,才能由“内圣”通“外王”;

三、主张“文明对话”与“文化中国”,把儒家文化纳入世界文化架构中来平等地加以对话、研究、交流;

四、“援西学入儒”,一方面认同传统儒学,一方面适应现代新潮,走融合中西、“返本开新”的特殊道路。